历史的回响在边境线上低沉回荡。1979年高平战役中,苏联援助的M46加农炮曾对准中国阵地;46年后,韩国K9A1自行榴弹炮,以一种近乎宿命的姿态配资知识网,被部署在相似的位置。然而,当年越军至少拥有一个完整的重炮团,而如今,孤零零的20门K9,面对的却是全球最完整军工体系构建的反制力量。这其中的差距,不仅仅是数量的悬殊,更是时代变革下军事战略和技术能力的巨大鸿沟。
这笔在2025年8月敲定的军购交易,让越南成为东南亚首个装备韩国K9A1自行榴弹炮的国家。这20门火炮全部部署在中越接壤的谅山、高平、广宁三省,山势险峻,居高临下,俯瞰着边境通道。其52公里的射程,勉强能够触及解放军浅纵深的某些后勤节点。越南智库毫不掩饰地将这笔交易称之为“陆上筹码”,试图以此在南海争端中增加博弈砝码。然而,这枚筹码的分量,远不足以改变地区力量对比的格局。
越南炮兵的窘境,是这笔“天价军购”的无奈注脚。翻开越南炮兵的现役清单,1500门火炮中,七成是苏联时代的“老古董”:锈迹斑斑的D-30牵引炮,射程不足20公里;越战缴获的美制M114榴弹炮,仍然在一线勉强支撑;甚至连二战时期的SU-100自行反坦克炮,都仍在服役序列中。面对如此寒酸的家底,韩国抓住机会,以技术转让为诱饵,还搭送了一艘退役护卫舰作为添头,最终促使越南掏空了全年装备预算的四分之一,签下了这笔合同。然而,K9的火控密码掌握在韩国军方手中,每一次升级都需要首尔的批准,这无疑将越南的军事自主性牢牢捆绑。
展开剩余65%K9A1自行榴弹炮的纸面数据确实令人印象深刻:德国制造的发动机拥有1000马力,最高时速可达67公里;美制火控系统能够实现“三发炮弹15秒齐射,分弹道打击同一目标”;配套的K10弹药车可以躲在后方持续供弹。然而,47吨的自重,在谅山丛林雨季泥泞的地形中,严重限制了它的机动性。韩国方面曾吹嘘K9是“全球最畅销的自行火炮”,却刻意回避了2010年延坪岛炮战中4门K9故障的尴尬事实——50%的故障率,在越南高温高湿的环境下,恐怕会进一步攀升。更重要的是,K9的核心部件依赖美德供应,一旦战时断供,这些“混血武器”将沦为一堆废铁。
越南试图效仿印度的战术,利用K9的机动性进行“打了就跑”的闪电战,以牵制中国在南海的兵力部署。然而,现代战争早已不是简单的炮兵对射。解放军的SLC-2反炮兵雷达可在8秒内锁定炮位;无人机蜂群昼夜巡弋边境;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时追踪热源信号;PLZ-05自行火炮射程达70公里,远超K9;PHL-191火箭炮的射程更是覆盖了整个边境区域。在一次边境合成旅的演习中,从无人机定位到火箭弹覆盖,整个过程仅耗时3分钟。相比之下,越南炮兵的观测仍然依赖于落后的望远镜,信息化水平至少落后十年以上。在7月举行的中越广西联合军事演习中,越南军官亲眼目睹了解放军无人机穿透伪装网,实时回传坐标的全过程,现场一片死寂。
这笔军购交易,也暴露了越南国防转型中的内在撕裂。俄制装备占据了越南军队库存的七成,但乌克兰战场上暴露出的T-90坦克夜视系统缺陷和S-300防空导弹拦截率崩盘等问题,让越南对俄罗斯的军购在近三年内暴跌了60%。然而,20门K9仅占越南炮兵总量的1.3%,不及解放军一个重炮旅54门PLZ-05自行火炮的一半。河内理工大学的兵棋推演给出了一个冰冷的结论: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,K9部队的存活时间不会超过48小时。外交部的那句“正常的军贸不应影响地区稳定”,轻描淡写地划清了红线,却也无力改变这注定悲观的结局。
现代战争的规则早已改写:没有体系支撑的明星武器,最终只会成为沙盘上最昂贵的摆设。越南在边境线上押下的这枚筹码,其结局早已注定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